高考大纲修订成为一块试金石
面对此番修订,众多高中表现不尽相同。有的淡定,有的焦虑。淡定者,是因为在过往的教学过程中,认真对待每一个知识点,对选考内容和必考内容“一视同仁”;而焦虑者,则往往是因为在此前的教学过程中,将选考内容和必考内容区别对待,甚至在教学环节对一些选考内容匆匆带过,以一句“反正高考时可以不考”敷衍了事。
从这个角度来看,本次高考大纲修订恰恰成为一块试金石,哪些学校尊重教育规律、认真教学,哪些学校习惯于“你考什么,我便教什么”,一试便知。
都说高考是指挥棒,不能否认,“考啥才教啥,不考不教”,是当下不少学校的现实选择,看似是为学生节省时间与精力、取高分的“取巧”之举,但细细想来,实则为误人子弟的愚办法。教学过程中该教什么,应基于课程标准而定、基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而定、基于人才的能力和素质培养而定,不能仅依考纲而定。考纲是供高校人才选拔而用,并非供人才培养而用。那些长久以来坚持以应对考试为目的开展教学的学校,不仅会助长应试教育之风,还会在类似于这次的考纲修订中“败下阵来”。
期待更多的学校不再围绕“考试”开展教学,而是真正尊重学生成长的需要、尊重教育规律。
如何修订:体现素养导向,优化考试内容、注重新课程标准的衔接
记者从新修订的大纲中看到,考试内容的主要变化是:语文科,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2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1道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同时适度增加阅读量,并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数学学科,在能力要求内涵方面,增加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型、创新型的要求,增加了数学文化的要求,同时对能力要求进行了加细说明,在现行考试大纲三个选考模块中删去了“几何证明选讲”。
物理科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了部分选修内容,同时将以往的动量和近代物理等选考内容列为必考。历史、地理、化学等科删掉了部分选考内容。此外,考试大纲还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等内容。
为何修订:满足高校对人才选拔和未来培养的基本素质要求,契合课程标准的修订方向
“在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修订文件中,有一个反复出现并且不断强化的非常核心的理念,就是‘立德树人’,即高考考试大纲的育人导向与功能。这也是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取向与特征。”清华大学教授、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高等教育学科评审组组长谢维和评价。
针对语文学科来看,采访中,专家们普遍认为,本次修订所涉内容,都是目前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中的重点、难点或热点,修订具有积极的导向性,将发挥高考“指挥棒”正面的“指挥”作用,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语文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认为,将“实用类文本”与“文学类文本”由以前的选考其一改为二者必考是有益的。两种文体在内容、形式及阅读的功能、方法和规律上都存在差别,但实际上也有彼此交会融通及相互促进的一面。多元化的阅读有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为学生未来的个性化发展奠定宽厚扎实的基础。同时,余党绪分析,“修订明确地提出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意在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的文史知识,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神韵和价值理念,不会加重死记硬背的负担。”
关于数学学科,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认为,此次修订明确提出了从三个方面考查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即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数学的科学与人文价值。“这体现了知识与能力并重、科学与人文兼顾的精神,特别是明确提出了在数学考试中增加数学文化的要求,有利于引导中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思想性、文化性和灵活性,有利于实现全面提升和培养学生综合的数学素养。”
针对新大纲中删去了选考模块“几何证明选讲”的内容,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刘和平认为,这体现了削枝强干,减少重复考查,强化学科体系的导向以及对数学教育的更深层次的认识。“数学能力,包括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是一种综合的能力,其培养训练应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对数学各种能力的考查应体现在数学学科完整的知识体系中。考查内容删去‘几何证明选讲’模块并不意味削弱了对推理论证能力的考查。”刘和平强调。
关于修订后的物理考试大纲将动量、近代物理等内容纳入必考,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张国辉教授认为,这一修订将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有利于学生进入高校后的继续学习,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动量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几乎所有的经典力学的教材乃至牛顿的整个经典力学体系,都是以动量作为最基础的物理概念建立起来的。对动量的学习,不仅有利于理解力学现象、掌握力学规律,而且有利于深入理解其他内容。”张国辉认为。
多数省份对非户籍考生2017年高考报名有相关规定
北京市规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符合5项条件可以申请在京参加高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5项条件分别为:1.进城务工人员持有在有效期内的北京市暂住证(或有效居住登记卡、居住证)或工作居住证。2.进城务工人员在京有合法稳定住所。3.进城务工人员在京有合法稳定职业已满6年。4.进城务工人员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中的基本养老保险或基本医疗保险已满6年(2011年9月至2016年8月是连续,不含补缴)。5.随迁子女具有本市学籍且已在京连续就读高中阶段教育3年学习年限。
辽宁和黑龙江都规定,非户籍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高考报名,须具有本省高中学籍且高级中学阶段在本省连续实际就读3年以上,父母在本省有合法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
安徽省规定,非户籍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安徽具有高中阶段3年完整学籍并有相应学习经历,可在学籍地参加高考。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还须提供家长稳定就业、稳定住所和社保缴纳等情况证明。
湖南省则规定,外省户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报名由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负责资格审查。普通高中毕业生除提供学籍证明外,还须提交其父母在当地1年期以上的居住证(含就业状况信息、房产证或租赁合同等)等证明材料;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须提交学籍证明。毕业生证书复印件和父母居住证明等材料,交所在市州、县市区招生考试部门留档一年备查。期待更多的学校不再围绕“考试”开展教学,而是真正尊重学生成长的需要、尊重教育规律。
|